第一章 苦涩苍白的童年
1、苦难和虚弱的生命之初
童年的记忆在我的脑海里是那么的苍白和贫乏,在我自己后来的有意的回忆时,几乎没有任何让我可以回味的愉快和欢心、幸福和喜悦,有的总是那些苦涩和无助的片断。面对自己后来的痛苦无奈的人生,不免对自己的生命之初的正常与否产生疑问,于是曾经几次问我的父母,关于我出生前后的情景。我母亲总是告诉我,我们家一直是很穷,她嫁给我爸的时候,家里一间房子也没有,靠借助在亲戚家,后来还是被亲戚赶来赶去的。在她怀孕着我的时候,几次被大惊吓,差点精神失常,身体状况也不好;我生下来的时候,家里是穷得揭不开锅,而且我爸当时由于与人争执,竟还被扣在公社里。恶劣的环境、穷困的家境、原来的惊吓经历,以及分娩时没有亲人在身边,因此,我母亲在生下我时,精神有些失常了,好几天几乎不认识周围人了。这时候,可怜的我据说是放在一个邻居家,每天就靠一些米糊维持生存下来。大概没有喝过一口母亲的奶,当时当然也谈不上有牛奶喝了。先天的不足,苦难和虚弱的小生命就在这样的状况下,依靠生命的本能的力量生存着。幼小的身心,在母体的子宫中以及出生后,遭遇着生命之初的先天不足,以及出生后第一阶段的后天失养,使得生命的正性能量在第一阶段就处于很不足状态。当然,如果后期的成长的环境,能够理想些,也许还可以对前面的不足给予补充和调整,也许我的接下来的生命历程会好些,但是,不幸的是,后面的成长环境依然是一个没有和睦温馨的家庭,一个不懂得母爱是什么的母亲,一个贫穷和没有安全感的家,这些都使得幼小身心的先天不足成了定势。
2、孤独和无助的幼年
由于自己的特殊的痛苦,我后来又好几次问我母亲,我小时候的情况。我母亲告诉我,小时候的我特别的静,大人忙的时候,把我一个人随便扔在哪里,都可以,不闹也不缠人。再大一点的时候,也不会主动去跟别的小孩玩,总是自己一个人孤单单地呆着。总之,这些就是我从大人的话语中得到的我幼年时零星的一点点描绘,实在是少得可怜。到了,五六岁的时候,我很多的时间就开始在更乡下的外婆家度过了,我现在对这段的时间,也仅存一点的关于自己的无助的记忆,印象很深的一个情景是,我一直不会叫人,就算我的外婆,我也不会叫,有一次由于实在需要外婆的帮忙,自己硬是鼓足了勇气,总算叫出来了。当时我很怕大人叫我去别人家借拿东西,每次大人叫我去的时候,我总是在紧张不安中完成,但是我又从来不会告诉大人我的心情,我根本也不会如何与别人交流沟通,所有的东西总是自己埋在心里,当然他们也不知道我的情绪,总觉得我是那么听话,文静、老实、不爱讲话罢了。童年之初的学龄前阶段就是在这样的封闭、孤单、无助和焦虑的心灵体会中度过,童年最宝贵的体验:欢乐、喜悦、爱对我来说,似乎是另外世界中不可思议的事。可以说,生命之初的这几年,按照后来的精神分析学说中真实我的成长角度来说,人生之初的安全感是那么的贫乏,我的真实我的成长是严重的缺陷。印象中没有得到丝毫的关心和教育,几乎是什么都不懂,自己孤独走过来,父母给我的大概就是把我带到这个世间来,给了我最基本的但又很勉强的温饱,让我能够活下来,其他的一切就靠自己的天性了。
3、幼年期强迫现象
幼年期只有二件事,我记得很清楚,比任何的事印象都深,我的家里人也经常提起。一件是“点火烧房”,另一件是“开圈放猪”。“点火烧房”事件大概发生在我五岁左右,那时候我们家从寄居的亲戚家中被赶出来,租了别人的房子住。有一天,我一个人坐在房间里,一直在想,如果我把火点着了蚊帐,会怎样呢?想到这有一点害怕,但是越害怕,就越想,越想就越害怕和焦虑,终于在害怕及好奇的状态下,把蚊帐点着火了。顿时,蚊帐大烧起来,黑烟直往屋子窗外冒,这时候幸好邻居看到了,立即叫上人,一起把火灭了。另一件“开圈放猪”,发生在我家又一次被迫搬到新的住处不久时候,那时候家里养着二头猪,有一天,我一个人在家的时候,对着猪圈,又发生想象,想象我把猪圈的门打开,让猪跑出去会怎样,一想那样,先是害怕,但又止不住冲动,把猪放出来,后面怎么也赶不进去猪圈,差点跑到野外,还好家里人回来,一起把猪赶进去了。现在分析当时的年龄下的这种病态的现象发生原因,都是在家庭的刚迁居,由于不适应而增加的不安全感,在原来就比较弱的主意识下,无法适应这种的变化而产生的,但是由于年龄小,也不在乎这,所以就没有继续形成强迫症。那阶段,还有的一种强迫图像思维的现象,就是每天早上醒过来时,就经常会想一个图形,但是,这个图形老是无法在脑海里定住,心里很焦急,有时候好不容易定住了,但又有意再让它转动后,又开始在脑里想办法去定住它,但又定不住了,又很焦急的心情。经常就是这样的不断想象这个定住与定不住的图形,我想,这些就是我的早期强迫的一些记忆。
4、苦涩和梦想相伴的童年
七岁,到了上学的年龄,我同大部分的小孩一样,该到学校受教育了。不同的是,由于家里的条件差,小学之前的幼儿园教育对我来说是完全的空白。刚上学时,印象比较深的是,对于握笔写字很笨拙,怎么也拿不好笔,对于刚开始阶段的第一个拼音a,怎么也写不清楚,但又没有谁可以求助,于是又很紧张、很着急,几乎是流着眼泪写了好长时间,总算写得有点像样了,老师认可了。过了写字的难关后,对于学习的我似乎没有其他问题了。大概是学习成绩很好吧,记得一年级的下学期开始,老师就让我担任班长,这下我的童年成长缺陷问题又暴露出来了。由于当时年代,上课之前,班长要先喊“起立”,然后接着说引导话“毛主席教导我们说”,全班同学接下去齐声说“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下课了,班长要先喊“起立”,然后接着说引导话“毛主席教导我们说”,全班同学接下去齐声说“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就这样的简单的话语,可我怎么也说不出来。老师没有办法,只好把引导的话简短了,让我就简略说“毛主席说”,总算勉强说出来了。虽然老师让我当了班长,但是这一点也没有能改变我的自卑、胆小、内向的性格,我依然还是不爱与别人交往,而且有些同学还会欺负我,有时候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拦住我要打我,有时候在其它没人的地方,也要打我,我当时也不知道为什么,后来想想,可能是我当时长得就是一幅软弱好欺负的样子,让那些恶性的孩子有使坏的机会吧。这些事以及我内心的害怕,我也从没告诉任何人,也还是埋藏压抑在自己的心理。
星期天以及寒暑假,是多数童年生活中盼望的日子,可以很好的玩乐一下了,可是对我来说,是觉得很难过的日子,我宁愿天天上课!因为每当放假时,我母亲总是要求我和比我大二岁的姐姐一起去山上砍柴,或者到田地里捡些稻穗、地瓜等,那是作为家里的重要责任而一定要做的事情。为了能够在经过一个的假期的劳动后,我们所砍的柴火够接下来的一学期时间家里用,所以除了下雨,我们每天都得干活。有时早上觉得睡不够很困,很不愿意去,但我妈还是用她不断的唠叨和诉苦叹气,让我不得不带着满腹的辛酸感和郁闷出门,而且可能一整天也是带着这样的心情劳动。对我来说,童年的色彩,除了平淡孤单,就是郁闷和愁思,这种的愁思是我的母亲通过各种的方式灌输给我的,因为我母亲不但她自己天天愁思着,经常同我的父亲吵架,也不时与外面人争执吵架,而且总是对我们小孩诉说,我的奶奶对她那么无情和坏,我的父亲及祖上是那么得没本事,一间房子也没有留下,我们的邻居亲戚是那么坏经常欺负我们,我们家的生活是多么艰难,她自己为了这个家是多么的辛苦,是付出了多少的代价,最后就是唉声叹气,以及希望我们的小孩能够为她争口气,要听话懂事,最好同她一样也能天天心里想着家里的事,为家里愁思,不要有任何的小孩的吵闹以及欢笑(其实我们小孩已经是够安静和懂事了),郁闷是多数情况下的心境,似乎这样才能够符合我母亲的心理。童年的心灵,不但没有阳光和爱的滋养,而且经常是这样笼盖在母亲阴郁叹气及家里家外的吵架仇视的气氛中。在小学书本的学习中,我知道了一些道理,知道这叫做苦。当时的作文题目,经常是要学生忆苦思甜,或者是“我与雷锋比童年”等题材,面对这样的题目,面对老师要求的写法,我觉得自己在严重地违心说话,因为,我心中的真实想法是我的童年也不比雷锋或者旧社会时好到哪里去,甚至比他更苦。从现在的角度分析,当时最苦的还不是被迫去干活,最苦的是童年的那颗心,那颗先天不足软弱的心在那种不良家庭环境下的进一步被压制成长。
上了小学后,唯一让自己能高兴的就是每次的考试成绩发下来,基本上都是第一名,受到老师表扬,以及同学羡慕的时候。每年的“六一儿童节”都是我的童年期的收获节日,我总是拿到最多的奖品,虽然奖品不过是些铅笔、橡皮擦、写字本之类的学习用具,但对我来说,是唯一让我觉得有点骄傲感的时候,好像觉得只有这时候,自己才有些价值。除了学校对我的学习肯定外,家里是从来不会关心和过问我的学习情况的,父母觉得能够让我们活下去就不错了,学习就凭你自己的命了。我的学习怎么样,父母不知道,取得成绩,父母也不会因为这而为你高兴。这些原因,让我知道学习是自己的事,学习才是我的唯一的乐趣,让我对学习更加自觉,童年的心理有时也在梦想着能通过学习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在我童年的封闭心理中,遇到问题和困难,只有自己默默想着,所以有时候的处理方式,真是所谓的“不鸣则以,一鸣惊人”。有一件印象很深的事就是这样,大概小学三年级的时候,由于我的小菜园里种的菜经常遭受邻居家的鸡踩踏坏,而且家里人也经常在背后说是某某家的鸡,这家人跟我们家也不好。我就自己想了个办法,在菜园的周围撒了很多的农药,心想如果再来吃,就让鸡死掉算了,这下也算为家里出口气。果真,第二天,也是我从学校过完“六一节”,拿着奖品高兴地回家的时候,就听到我母亲同邻居在大吵架,他们认定那是我们有意要毒死他们家的鸡,一定要我们赔偿,这件事最终的处理结果怎样,我不知道。但是,由于父母对此也没有任何的解释和讲道理,只是从我母亲对我的唉声叹气中,我知道自己错了。这件事的结果是,对于事物的对错道理,我并没有受到教育,只知道,如果母亲唉声叹气就是不对的,而且,自己以后再也不敢有主见了,生怕再发生错误的事。并且,至此更加容易受母亲的情绪的影响,只要她不高兴,我好像也要跟着不高兴,这样才算对得起她,而她是经常的阴郁心境,可想而知作为童年的我心境会是怎样了。
电话:18959118349
邮件:fmxc28402@aliyun.com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福马路320号(大名城站下车,往东前走约1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