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高中

日期:09-09  点击:329  属于:道成部分经历

辛酸和平淡的初中阶段

    小学毕业的初考成绩,是所在的镇中心小学第一名,当时是1979年,也是恢复高考的第三年了。我同班一个同学的哥哥在县城一中毕业后,考上了一所名牌大学,这在当时是很少的。所以他的父母很重视中学的选择,就想办法要把孩子送到一中念书。后来考虑到最好有个原来同学做伴,而只有我的成绩够得上一中,所以就征求我家里的意见让我也到一中去念书。我母亲刚开始不愿意,主要是考虑到县城后,家里少了干活帮手,同时可能还要花钱,反正就是对家里“不利”。对于我来说,当时什么也不懂,虽然心里感觉到只有念好书才能有出头的一天,但不知道学校还有好差之分别,不知道到县城念书与在镇里有什么区别。当时第一个念头就是能离开家里这个环境就好,所以我就很想去一中了,最后我母亲不得已,也同意了。

 

    念初中那年,我家已经开始做些小生意,也有了自己盖的新房子,虽然简陋,但毕竟告别了租别人房子生活,按理说,应该对孩子重视些了,但情况并非如此。我大部分时间离开了家里环境,基本上是每月回家一天,主要为了基本生存的物质需要,为了回家拿粮食和可怜的一点点生活费,但是就是这种情况下,我还是要经常不得不因为钱的问题面对我母亲对我的心灵挫伤。当时每月虽然只给我二元左右的生活费,但我母亲也都是在那种很无奈不甘愿的样子下给我的,如果我没向她讨要,她很可能也不会给我。在我的记忆中,我母亲从来就没有主动问过在学校的生活情况及有没有钱用了,每次给那可怜的一点点钱,也都是很不甘愿的拖着,还要不断向我诉说着家里现在是多么苦,简直就是最好我能够自己挣钱养活自己。所以经常从家里离开的时候,我都是含着委屈辛酸的眼泪走的。

    我每月二元左右的生活费,伙食就是家里带的粮食换的饭票买饭以及每天三餐就一块豆腐配点酱油,当时豆腐一块是五分钱,所以每月还剩几角钱,用于回家的车费。除了我父亲送我到学校的第一天,我们一起在学校的食堂用过餐外,以后就再也没有钱能够买食堂的菜了,别人在食堂用餐,我总是一个人买了饭就躲在寝室里配我的那一块豆腐。我母亲是典型的把钱看得比什么都重要的人,虽然家里比较穷,但是,当时同学中家里比我们穷的人多的是,他们每个月起码也有十几或二十多元的生活费,况且,能考上一中当时也是家里的骄傲啊。可是,在她的心理,只有钱才是最重要的,所有的亲情都比不上钱,小孩的心理感受对她来说更是无意义的事,但又要天天对我们说是为了这个家,她不知道家的意义,她只有看到物质外观的“家”,房子、家具等肉眼看得到的“家”,这些才能给她带来安全感和虚荣的满足,而孩子、亲情、温暖这些本该是家中最重要的,她却觉得是没意义的,所以,当时的我,最委屈辛酸的是,家里并非真的穷得只能拿出二块钱,而是我母亲的对孩子的冷漠和吝啬。别人是为了孩子去借钱,再苦不能苦孩子,而我母亲是绝对不会的,她是能从孩子的最基本的生活费中“能省则省”,只要能生存下来就行,她要留钱作她认为重要的事,至于小孩成长的健康与否对她来说是无暇顾及的。

    她所谓的重要事情就是赚钱,要让“家”从表面上好起来,不再让外人瞧不起,对于一般的人来说,这本来也无可非议,但是,错就错在由于自身人格的缺陷,而导致了她对于家根本内涵的迷失,从而本末倒置地通过损害牺牲家中的第一重要要素(亲情、爱、孩子成长)去追求物质上的积累,其实也不会因此增加多少的财物积累,而增加的更多只是亲情及孩子成长的创伤。除了这些对孩子的冷漠忽视的直接创伤外,她时常为了些物质的获得,而向别人低三下四的乞求,以及无尊严贪小便宜而被别人斥骂及嘲笑的表现,也更是让我们这些小孩在外面被人瞧不起,让人欺负。

    我念初一的下学期开始,我母亲就经常到县城来提货回去卖,每次她都是要让我陪着她一起在县城的街上买货(主要是水果),挑扛货,直到她备齐了货,或者我实在上学来不及了,才会在我的再三乞讨下给我一些小钱让我回学校。作为当时的小孩,从乡下来县城,同城里同学比心里就已经比较自卑,而如果让同学看到我在街上挑扛水果,马上就会变成同学的笑话,我害怕这;另外,每次看到她买东西时那种贪小便宜的、没尊严的、犹犹豫豫的、慢吞吞的样子,而且还经常被别人指责,我总是很反感和难过,可是又不敢说她,所以我是很不情愿陪着母亲作这事情,可是我母亲认为我理所当然要帮忙她,否则也休想从她那里拿到钱。

    初中的三年在辛酸和平淡中度过了,基本延续了童年期的性格。寒暑假回家还是要干农活,暑假结束总是晒得黑溜溜回学校。自我意识不强,性格还是软弱,我那个老乡同学时常也会欺负我。对外界的事也基本不关心,也不爱与人交往,默默无闻。营养不良,身体很弱,笨手笨脚的,体育课经常被笑话。学习自觉刻苦努力,学习总成绩在班上一般是前三名,尤其英语成绩基本是第一名,是英语科代表。初中毕业,中考结束,我以优异的成绩,继续在一中开始了高中的三年生活。

 

高中阶段

    到了高一的一开学,我突然觉得自己很有优越感了。虽然同是寄宿生,但我觉得我比他们强,因为我的初中也在一中念,而且我的中考成绩都超过他们。而他们大部分都是才到一中来,我有点摆老资格的样子,不把那些刚来的放在眼里。当时在宿舍床铺位置的安排问题上,我同别人争执吵起来,差点打起架来,后来还是别人劝架才罢休。这是我平生来的第一次,敢于同别人吵架,而且主动挑起的。虽然有点紧张,但是终于迈出了第一步,我觉得胆大起来了,感觉到自己不再是以前的与世无争逆来顺受的逃避畏缩的我了,我一下变得活跃开朗。每天,宿舍熄灯后,按规定不能讲话了,可是我的声音总是最大,俏皮话也最多,经常是逗得大家笑个不停,以致一度成了生管老师的重点抓的对象。

    高一,幸运又遇到一个很欣赏我的班主任数学老师。第一节的数学课后,我问了几个问题,他认为我很会动脑筋并问得很有深度,在第二天的数学课上给了表扬,希望全班同学向我学习,多动脑筋,多提问。那时候我表面看似平静,心里其实是从没有的激动和喜悦。就这样,我对学习有更加自信和努力了。

    那时候,大学生少,大学生被称为“天之骄子”,我的班主任高一就开始了强调高考的重要性和严峻性。因此,从上了高一,一切围绕高考,一切为了高考,衡量一个学生的最重要因素就是考试成绩。在这种的氛围下,对于我这个只会念书,而且成绩拔尖的学生来说,就自然成为老师重点关注以及大家羡慕和学习的榜样。这时候的我有了从没有的自信和明确的目标,那就是一定要考上名牌重点大学。对自我的高期望值,从这时候产生了,为了不让自己从第一名的位置上被别人赶上来,自己不断给自己加压,考试前,经常背着别的同学挑灯夜战到十二点之后,但又想让别人感到我并没有那么用功。刻苦努力换来了优异成绩,高一开始的每学期的期中期末考试,我基本上都是全班第一名,年段的前三名,一直延续到高三上学期的期中考试。但是面对高强度的学习,我原本营养不良而瘦弱的身体有时候会感到超支了,晚上很晚睡的时候就很难睡着,一直在脑海里回忆着当晚的学习内容,生怕自己明天考试时忘记,虽然很想睡了,不想再想了,但是停不下来,所以上床后要好久才能入睡。其实,这时候已经有了睡眠障碍了。但还好,只要考试过了,恢复到正常的作息时间,睡眠也就正常了。

 

    高三的一次体检,打破了我高中阶段无忧无虑的生活。如果这次体检的结果不是那结论,可能我还会顺利沿着原来的样子度过高中阶段。那次体检的结果是我的心脏有“三级杂音”,于是我就有点紧张地去问医生,这问题严重吗,是否会影响上大学吗?医生告诉我“现在还不能下结论,最好定期进行胸片心电图等检查”。这种的模糊的回答,对于我这种过于敏感性格来说,就意味着一次对我理想实现的打击。考大学,对于当时的我心里来说,是改变命运的唯一出路,一想到如果因为这个而不能上大学,简直太可怕了。我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办,医生所谓的定期检查,对我来说基本上是做不到,当时哪有条件去医院做那些检查。从那以后,我对自己的未来,对于考大学,开始时不时地担心。后来觉得还是应该进一步问一下,于是写信给了当时自己经常看的《XX杂志》社,把自己对体检的结果的担心向编辑询问怎么办?他们的答复是,如果现在没有身上的其它情况,不要担心,基本上是没问题的。从体检到到后来写信以及受到回信大概二个月,这段时间是人生中第一次经历有意识的长时间的担心放不下的心理状态,而且这种担心影响到了意识上上对身体其它方面的过分关注。刚开始,老觉得自己的脊柱骨太凸出了,于是,经常去在意脊柱骨,去摸它并有意用脊柱骨去靠椅子,越这样越感到自己的脊柱骨不正常。同时为了判断别人是否这样,经常还去问去了解别人的脊柱骨的情况怎样,似乎别人的基本上不像自己的这样凸出,于是又更在意和担心。后来,在一次的看书中,会突然感到看到了鼻尖,并且觉得看到鼻尖分散了自己的注意力,很讨厌这种“看到”。后来,还有其它的一些如在书本上画横线的该画与不该画的矛盾?背书时该不该有声音?用圆珠笔写字是不是一种浪费?……等等,总觉得是很多的矛盾,这些问题的矛盾冲突占用了许多的宝贵时间,影响了我正常的学习效率,高三上学期的期末考试我的成绩已经不是班上第一名了,这对我来说,又是一次打击,那个寒假过得郁闷。

    高三下学期一开始,面对高考的最后冲刺阶段,我心理上给自己不断加压,要求自己一定要努力赶上。但是,这时候,原来那些冲突的问题更多更严重了,每到学习的时候总是出来干扰,每次又都要花很多时间去“排除”它们,时间浪费而且心里开始紧张和焦虑。这时候,发觉自己的头脑已经有点不好用了,记忆力下降,思维反应速度明显缓慢,原来对于自己很容易的题目,都要很费力才能做出来,而且原来已经很熟悉的题目,突然觉得似乎陌生了。心里总觉得高考的很多需要复习的自己都没有复习,每天头脑昏沉沉的,没有办法提起干劲来。这学期的半期模拟考试,开始考试时,突然觉得头脑一片空白,什么也没有了,安静了好长时间才恢复过来。这次的期中考试的成绩我知道很不理想,也不去关心到底第几名了。面对这些,后来,去医院看了医生,医生说是神经衰弱,开了些补脑的中药,主要是人参蜂王浆,服用后,感到精神状态好了很多。虽然,那些问题有时还在干扰,心情还是处于紧张状态,对考试的担心焦虑也伴随着,但是,头脑的思维反应能力有所调整恢复,后面的几个月总算撑过来。高考第一门考试,翻开考卷时又有点头脑空白焦虑现象,冷静几分钟还算调整过来了,后面的几科就没有这现象了。高考还算有惊无险过来,凭着原来的一些老本,成绩比重点分数线高出二十几分,在班上大概排名第四名,被一所重点大学录取。

评述

    一个在成长过程中,没有得到爱,没有得到肯定,而且得到总是委屈、伤心、紧张等负面情绪的体会,他的真实我没有得到成长,内心深处是脆弱的,同时他又是很敏感的,任何的一点的优越感以及外界对他的良好暗示评介都能对他产生比别人更大的效果。所以,这时候,与别人比较后产生的优越感,以及受到表扬后产生的一种自信,并不是真正的自信,只能说是表面的自信。因为真正的自信只有来源于内心深处真实我。一个把自己的喜悦和快乐建立在与别人的比较优势上的人,建立在与别人的竞争上的人,并不是真正自信的人。不过,尽管这种喜悦和快乐情绪建立的基础是不牢靠的,但是毕竟是一种正面的情绪,可以暂时掩盖了内心原来的负面情绪,而且可以让心灵在表面成长起来。所以依然可以认为高一至高三上半学期是我人生的美好时期。

    但是这种根基不牢的表面快乐,一旦遇到外界的挫折障碍,就不知所措,无法应付。高三上学期的体检,作为一般的同龄人,遇到体检结果不正常,对此类问题担心也是正常的,但他会去找自己的父母以及老师等身边的人倾诉和求得帮助,而大人的经验会给与很大的指导和帮助,从而会很大减轻对此类担心的问题,以及避免问题的进一步深化和转移。但是,由于在我的成长过程中,几乎处于封闭的状态,没有得到应有的处理问题的指导帮助以及相关的能力和经验,没有求助于别人的经验,而是以童年期的相关的负面情绪经验来代替问题的解决。而情绪是解决不了问题,只能使问题深入和转化,所以负性能量在情绪的继续下,得到加强,并泛化到生活学习的其它方面。在身心本身的健康的正性能量不足的情况下,对于这种过分担心的负性能量的抗衡能力不够,所以对于相应而来的各种的担心和焦虑,无法像一般人一样的时过境迁,而是纠缠不停。心理的问题同时影响的生理,导致了身心的障碍同时影响,如中医所说的“思伤脾”,而导致暗耗精气,使得精气神都俱损,导致正性能量不足以满足正常的生活和学习了,从而有了“神经衰弱”症状。中药“人参蜂王浆”,起到了“补脾益气血,健脑安神”的作用,所以服用后,身体的机能状态得到调整,也调理了精神状态,帮助艰苦度过了高考前的最后三个月。但是,担心和焦虑以及初期强迫的能量源并没有得到缓解和脱敏,只不过是由于高考的压力强迫自己转移了注意力到学习上,没有给这些的负面情绪更多的能量机会。高考的结束,以及高考成绩出来,还被重点大学录取后,对于一般的学生来说,应是最轻松和玩乐的时候了。但是,对于有着这些前面的负面情绪较长时间的纠缠的我,高考后,认为没事了,也没有进一步服用中药调整身体了,反而觉得可以放松让“负面情绪”好好去“胡思乱想”了,所以高考后以及得到录取通知的消息后,我的心情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了,自己也放任这种不良情绪的存在,直至带着这样的心情状态一直进入大学。

    我们以前总觉得,高中阶段再苦只要度过了,进入大学就没事了,所以很多的心理问题是到了大学得到了进一步的暴露。同时,在我们这种“填鸭子”似的应试教育机制下,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撇开了书本中知识,从生活和社会的角度来说,又有多少的优秀可言呢?一个人人生中真正有用的知识,无论是工作上还是生活智慧上,能从应试的教育中得到的是微乎其微,而我们一生却花了如此多的宝贵的年华用于为了应试的知识上,这是对国家的人力资源和财物资源极大的浪费,所以我们的教育机制真是有必要很好反思和改革了!教育不应该只是为了得到些关于身外科学知识,而对于与自己关系密切的身心健康的知识却是忽视。教育中学校和家长对于升学的片面追求,而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忽视,对于人格塑造的忽视,导致了现在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多,而给自己和家人带来痛苦,甚至给社会带来了隐患。

电话:18959118349

邮件:fmxc28402@aliyun.com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福马路320号(大名城站下车,往东前走约100米)

道成心理(生命智慧)咨询中心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cgh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