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小家庭环境的各种不安情绪的影响积累,应试教育中的****及标准****记忆要求,分数的刺激奖励和达不到的威胁教育,造成了新的不安感受,以及对于标准****和记忆回忆的瘾。那些一下子回忆不出来或者想不出来的题目,紧张感产生,然后就伴随着一定要得到最终理想结果的欲望,达不到,就是一种瘾没有满足,想到和回忆到就是瘾的满足。由于脑力过度消耗,精气神不足了,神经衰弱了,造成了一段时间,很多的题目不能像原来那样顺利回忆和想出来,那么就是紧张,当然最后可能还是通过各种途径做出来了。但是,这种,只要问题就要有理想****的习惯瘾,以及做不出来时的紧张不安,也形成了习惯。这就给后面的强迫性思维奠定了负能量的基础和思维模式。从一开始的问题的不安紧张,紧张不安排除不了后的焦虑,焦虑造成身心难受感,经常体验这种感觉后的恐怖。这样,就形成了各种负情绪的逐步升级链。那么,我们的每个强迫症状的形成和发展,也是循着这样的负情绪的形成链的。所以,我们要解除一个症状,也是要从这样的情绪连的起点开始解除,不断逆推到最早的问题的担心负情绪,这种担心刚开始时候,是比较初级的,但是,由于,没有体验到问题的关键是情绪,没有去解除情绪,而是一直去分析具体内容,即使一次内容得到解决了,但是,这次的负情绪能量并没有得到解除,相反,每经过一次后,又固化了这种思维模式,也就是,为了应付负情绪,一定要分析和得到理想答案。然后,当理想答案得不到时,又是焦虑和恐惧,由此,负情绪的能量也是逐步积累和强化。这样,思维模式固化和负能量积累强化,就造成了症状的泛化。所以具体的内容,具体的问题念头等是无辜的,关键是其中伴随的负能量情绪。只有解除了负情绪,以及那种得到理想答案的欲望,然后就会自然放下了强迫思维。因为欲望和负情绪才是各种强迫思维的驱动力。任何一个强迫思维,包括追求完美答案的穷思竭虑强迫思维,恐怖性强迫思维,强迫行为等背后都是这样的一个负情绪链在起作用。
每一个强迫症状,刚开始时候都是偶然的一点担心开始,但是这种一般人也有的偶然担心,由于与神经症禀赋中积累的负情绪担心害怕等共鸣,就形成了一种一般人没有的相对强大的负情绪。由于负情绪相对于正能量大,那么就对患者本人造成正常生活的干扰和影响。为了解除这种难受的影响,就习惯性的不断用头脑思维分析和判断,总想从中能够解除不安紧张。但是,一旦越来越无法解除时,就产生焦虑以及经常焦虑后伴随的恐惧。越是这样,越讨厌症状,越想解除,就越来越固化了,就形成恶性循环了。